疫情以来,国际物流出现各种不稳定因素,尤其去年,海运“一箱难求”“一舱难求”成为热门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那么,作为外贸大省的江苏,交通运输如何为外贸产业链稳定畅通打好基础,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听听两会上的江苏好声音。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供给体系质量还亟待提高,还存在不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风险等有关问题。特别是当前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国内发展也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所加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有效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陶青介绍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一系列举措
新年伊始,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前,努力实现良好开局。1月份,河北、福建等省份工业用电稳中有增,江苏省八大主要行业实现“三增五稳”,湖南省工程机械、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运行较好,浙江省企业预期总体相对乐观……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使命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加大对制造业助企纾困和发展的支持力度,扎实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5年,产业转移政策环境更加完善,中西部、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升,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立足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优势显著提升,制造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显著增强。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不断成熟、扩散和融合,推动产业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据国家统计局12月31日消息,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在中国,有这样一批制造企业,它们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却在行业内大名鼎鼎。这些企业走到了行业前端,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制造业单项冠军。
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国累计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税费783.3亿元。
日前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这为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报调研组就当前煤炭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以期更好地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能源保供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山西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能源供应保障,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12月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西省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重点工作。